孫寶國委員
近十幾年來,世界葡萄酒總消費量基本平穩,而國內市場葡萄酒市場不斷發展壯大,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六大葡萄酒消費國。葡萄酒產業是我國西部地區鄉村振興和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。據統計,2022年我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約120萬畝,約帶動150萬人就業。但受到進口葡萄酒沖擊和國內消費者認可度不高等多重因素影響,2015年以來國內葡萄酒產銷量連年下滑,大量企業虧損倒閉,還造成釀酒葡萄種植面積持續萎縮,相關種植戶遭受較大損失,亟需采取措施扶持我國葡萄酒行業發展。對此,今年的全國兩會上,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、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帶來了“關于多措并舉提升中國葡萄酒產業市場競爭力的提案”。
數據顯示,2022年,我國葡萄酒表觀消費量53.95萬千升,其中,國產葡萄酒僅占其中的39.61%,比2015年下降28個百分點。在國產葡萄酒萎縮的同時,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占比逐步增加。2022年,葡萄酒進口量為32.58萬千升,市場占比從2015年的32.35%提高到2022年的60.39%。其中,市場占比最高的智利、法國、西班牙,分別占進口葡萄酒總量的41.28%、27.53%、12.37%,占我國葡萄酒表觀消費量的24.93%、16.63%、7.47%。孫寶國表示,寧夏賀蘭山東麓、甘肅河西走廊、新疆天山北麓等葡萄酒產區已形成了一些個性鮮明的產品和品牌,且多次斬獲國際知名葡萄酒獎項。但是,產業發展目前面臨巨大困難,具體表現在:
一是優質種苗較為缺乏,葡萄種植環節機械化程度低。釀酒葡萄優良品種選育工作投入不足,同時引進國外種苗手續繁瑣、要求較高。剪枝、采收、植保以及我國特有的越冬埋土等均以手工操作為主,不僅成本高,而且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困境。也導致規?;N植比例不高。造成葡萄原料來源分散、收購成本高、品質得不到保障。二是企業負擔重,進口沖擊嚴重。葡萄酒在我國作為工業品管理,按13%征收增值稅,另外還有10%的消費稅,據調查企業綜合稅負一般為25%—30%,而國外葡萄酒普遍按農產品征稅,綜合稅負一般低于10%,澳大利亞、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還在葡萄種植、葡萄酒生產、海外推廣等多個環節進行補貼。由于澳大利亞、智利等國葡萄酒綜合生產成本較低,大量低價葡萄酒進入我國市場,擠占了國內產品市場份額;甚至有不少國內企業不再自己種植葡萄,而是直接采購進口原酒后在國內裝瓶銷售,導致我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連年萎縮,嚴重動搖了國內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根基。
孫寶國建議,要多措并舉推動中國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。一方面,要加大科研投入,尤其是集中力量攻關釀酒葡萄種植機械化問題,降低葡萄酒生產成本。加強種植配套技術研發,實現良種良法有機結合,大力研發和推廣自動化埋藤機和出土機、采摘機、修剪機、植保設備等,鼓勵建設農機服務中心,降低葡萄生產成本;積極篩選和培育適應我國主要產區種植條件的釀酒葡萄優良品種,建立完善的良種苗木三級繁育體系;簡化國外優良品種引進程序和條件。另一方面,精準扶持國內葡萄酒產業,取消葡萄酒消費稅,免征或減征企業所得稅,將增值稅稅率由13%降低到9%,減輕稅收負擔,優化產業發展環境。
北京恒輝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信息部制作 版權所有 京ICP備17005128號-2